一、把握作業育人功能。作業是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的重要環節,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必要補充。各地各校要遵循教育規律、堅持因材施教,嚴格執行課程標準和教學計劃,堅持小學一年級零起點教學。在課堂教學提質增效基礎上,切實發揮好作業育人功能,布置科學合理有效作業,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形成能力、培養習慣,幫助教師檢測教學效果、精準分析學情、改進教學方法,促進學校完善教學管理、開展科學評價、提高教育質量。
二、嚴控書面作業總量。學校要確保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可在校內安排適當鞏固練習;小學其他年級每天書面作業完成時間平均不超過60分鐘;初中每天書面作業完成時間平均不超過90分鐘。周末、寒暑假、法定節假日也要控制書面作業時間總量。
三、創新作業類型方式。學校要根據學段、學科特點及學生實際需要和完成能力,合理布置書面作業、科學探究、體育鍛煉、藝術欣賞、社會與勞動實踐等不同類型作業。鼓勵布置分層作業、彈性作業和個性化作業,科學設計探究性作業和實踐性作業,探索跨學科綜合性作業。切實避免機械、無效訓練,嚴禁布置重復性、懲罰性作業。
四、提高作業設計質量。學校要將作業設計作為校本教研重點,系統化選編、改編、創編符合學習規律、體現素質教育導向的基礎性作業。教師要提高自主設計作業能力,針對學生不同情況,精準設計作業,根據實際學情,精選作業內容,合理確定作業數量,作業難度不得超過國家課程標準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經常性組織開展作業設計與實施的教師培訓與教研活動,定期組織開展優秀作業評選與展示交流活動,加強優質作業資源共建共享。教研機構要加強對學校作業設計與實施的研究與指導。
五、加強作業完成指導。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時間和課后服務時間加強指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時間管理能力,指導小學生基本在校內完成書面作業,初中學生在校內完成大部分書面作業。
六、認真批改反饋作業。教師要對布置的全批全改,不得要求學生自批自改,強化作業批改與反饋的育人功能。作業批改要正確規范、評語恰當。通過作業精準分析學情,采取集體講評、個別講解等方式有針對性地及時反饋,特別要強化對學習有困難學生的輔導幫扶。有條件的地方,鼓勵科學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作業分析診斷。
義務教育階段的建檔立卡學生、非建檔立卡的家庭經濟困難殘疾學生、農村低保家庭學生、農村特困供養學生。認定范圍(建檔立卡學生全覆蓋,農村或城鎮低保戶子女、農村特困供養家庭子女、殘疾家庭子女或學生本人殘疾、父母喪失勞動能力、烈士子女或優撫對象子女、大病大災造成家庭經濟困難、單親家庭子女父母一方已故、孤兒等)
二、補助標準:
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補助國家基礎標準為小學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每生每年1250元;家庭經濟困難非寄宿生生活補助標準為小學生每生每年500元;初中生每生每年625元
資助對象主要包括:根據國家有關規定批準設立的各級各類幼兒園幼兒;根據國家有關規定批準設立、實施學歷教育的全日制小學、初中、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含技工學校)學生;根據國家有關規定批準設立、實施學歷教育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學校、高等職業學校和高等?茖W校招收的本?茖W生(含第二學士學位和預科生),納入全國研究生招生計劃的全日制研究生。
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民政廳、省人力社保廳、省扶貧辦、省退役軍人事務廳、省殘聯、人行杭州中心支行應當加強協同合作,整合數據資源,實現信息共享。省教育廳全面指導、監督各級各類學校學生資助對象認定工作,并向省民政廳、省扶貧辦等部門按需提供學生資助相關信息;省人力社保廳負責指導、監督技工學校學生資助對象認定工作;省民政廳負責提供在省內學校(幼兒園)就讀的低保家庭學生、特困供養學生、孤兒、低保邊緣家庭學生等人員信息。
省扶貧辦配合省民政廳提供在省內學校(幼兒園)就讀的低收入農戶家庭學生信息;省退役軍人事務廳負責提供在省內學校(幼兒園)就讀的烈士子女信息;省殘聯負責提供在省內學校(幼兒園)就讀的持證殘疾學生信息;人行杭州中心支行負責指導、監督各級金融機構做好國家助學貸款辦理發放工作。
學生資助對象認定類型分成以下兩類:
(一)特殊群體。主要包括城市低保家庭學生、特困供養學生、孤兒、烈士子女、持證殘疾學生、城市低保邊緣家庭學生、低收入農戶家庭學生、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等。從2019年秋季學期起,將義務教育階段建檔立卡學生,以及非建檔立卡的家庭經濟困難殘疾學生、農村低保家庭學生、農村特困救助供養學生等四類家庭經濟困難非寄宿生納入生活補助范圍。
(二)其他群體。主要包括因遭受自然災害、意外事件、重大疾病等突發情況導致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以及學校結合家庭經濟因素、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因素通過家訪、個別訪談、信函索證、大數據分析、民主評議等方式,根據實事求是原則認定的需要資助的學生。